Friday 31 December 2010

2010 影像记录

Picasa Content
总觉得日子是越过越快了,2009的12月31号还恍如昨天,2010的12月31号已经过去一半了。

也许是因为PhD的生活平淡如水吧,所以一年也只不过是在重复一天吧,再回头看看,从08年而来的两年多的时光了,挤干所有的水分,留在记忆里的日子能有多少呢?今年元旦在圣淘沙的沙滩上的众人,恐怕都用不同的方式怀念或遗忘吧。时间过了几年,我过了几天。谁也无法掌控这世间的变换,或郁结或开怀,也只能够看开。所幸还有电影。

 

于是豆瓣很贴心的在年底交给我一串数字

 

146部电影,差不多两天看一部哎,不过里面倒有很多是那种短片,这样一想,也觉着自己并不是虚度光阴,无所事事了。

 

今年在豆瓣标记的第一部电影就是一个国人做的动画短片《李献计历险记》,其实应该是09年的动画了,片名的拼音就很有意思,片中的京片子很带劲,然而却是一个一往无前的爱情故事。喜欢里面的台词,喜欢里面的配乐,喜欢里面的一切。

 

而今年看的最后一部电影是《让子弹飞》,对我来说,姜文在电影上的才华就和冯唐在文字上的才华一样,四个字,“霸气外露”。这部片还挺有剧场范的,当然还插入了许许多多的东西,有点乱,有点散,不会失望也没有惊喜,至于隐喻,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按月份来做个统计的话,还是可以看出许多东西的,2月份在家所以没怎么看电影,5月之前基本没干活,所以看了许多电影,2月份是因为回家,10月份是因为赶paper,11月份是因为赶完了paper。年初看了许多电影,有去电影看的,还有许多老片。不过5月之后ZN 和 GS回家之后就一下子少看了许多电影。

说到老片,年初看了几部黑白片非常经典,有《To Kill A Mockingbird》《Citizen Kane》《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影评:理想主义的童话), 《It’s a wonderful Life》

 

 

今年还有彭浩翔的两部新片可以看,一部是《志明与春娇》一部是《维多利亚一号》,只是阴差阳错的都给分成三级片了。。像《志明与春娇》这种可算是史上露得最少的三级片了~~LOL 我还是跑到电影院去看的,第一次到bugis的那个Shaw去看电影,巨少人,还是普通话版本的。。。再等了几个月之后才终于看到了粤语版本~~

 

豆瓣的关键词里面有“温情”和“文艺”,从头细看,确实今年看了许多温情和文艺的片子,或者这样的片子是我的大爱吧。《亚当》 (影评:如果Sheldon谈恋爱)是一部,《余生的第一天》(影评:Just a Perfect Day)是一部,《父后七日》(影评:不动声色的想念)是一部,《岁月神偷》 也是一部。

 

还有许多电影,比如Pixar 每年一部 的动画片,今年是Toy Story III,  阿牛的处女作《初恋红豆冰》, 里面的主题歌《纯文艺恋爱》很好听,还有《Inception》,《3 idiots》(印度宝莱坞神作),《Tangled长发公主》(Disney 大团圆歌舞),《The Social Network》,《Death at a Funeral》(也许是因为没有看过原版吧,觉得还是挺好的),《Kick-Ass海扁王》,不是今年上映的有《我在一家黑公司上班,已经快撑不下去了》(光看这霸气的片名就有想看的欲望,还是关于程序员的), 《A serious man》(黑色幽默呀,这也是我今年的关键词,恩),《我是你爸爸》(冯小刚作品哎~~还有王朔,10年前的片子了),《攻壳机动队1&2》,《热天午后》(埃尔帕西诺),《人猿星球》(我挺奇怪为啥今年的关键词没有科幻呢),《黑客帝国动画版》,《Groundhog Day》(影评:每一天都是一样的),《再见萤火虫》,《The Thirteenth Floor》(一个和Inception很像的Idea),《好,坏,丑》(恩,有人说《让子弹飞》是北洋版的《好坏丑》),《狙击电话亭》(很刺激,场景只是一个电话亭),《蝙蝠侠之黑暗骑士》,《When Harry Met Sally》(太喜欢Meg Ryan了,尤其是在餐馆学fake orgasm的那一段,还有最后那一段表白真是秒杀呀),《纽约,我爱你》(巴黎,纽约之后,下一个是不是 上海呢?),《九降风》(台湾和香港版都很好,香港版叫烈日当空),《第六感》,《Serenity冲出宁静号》,《Once》(电影原声很好听)。

一口气写了好多电影,只不过如今再转头看回去, 好些电影的情节已经模糊,即便能够找到光盘把电影刻下来,好好保存,时不时可以找出来温故一番,但很多时候无所谓看的是什么电影,只不过是为了放松和开心吧,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人和事。可是当时的心境和氛围却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保留,此刻记着了,彼刻也许就忘了,也无法在以后悲伤和郁闷的时候拿出来慰藉一下。所幸还有文字。

虽然,相比人生和记忆来说,电影和文字只是一种拙劣的记录。虽然大部分的电影和文字也将在时间的侵蚀下被遗忘,可是相比已逝的岁月,终究是电影和文字更容易不朽。比如在2010年最后一天离去的一位作家,曾经写过:"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

Saturday 18 December 2010

不动声色的想念——《父后七日》

 

(剧透慎入)

 

 

中学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作文,是关于过年的,里面我当时毫不客气的把过年的种种习惯,比如杀鸡奉神,贴春联,初一不杀生出门行大运,初二去探访亲戚之类的嘲弄了一遍。当时的语文老师看完之后似乎教育了我一通,只不过当时年少气盛的我并不服气。然而现在在离家几千公里之外的炎热的小岛上,离着过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我却无比的怀念我的家乡,还有那些似乎熟悉却又陌生的种种仪式,或者长大了,才能够体会到过年的浓浓的意味吧。

 

电影改编自当今台湾奖金最高的文学奖「林荣三文学奖」2006年的首奖作品,原文在http://blog.chinatimes.com/essayliu/archive/2006/12/25/138703.html。就如同电影里面讲述的,在仓促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之后,女儿回到家乡,和哥哥一起进行各种庸俗繁琐的葬礼仪式,而中间的疲累让人麻木,只能在不经意之间悲伤,一开始我还以为会不会是如同《葬礼上的死亡》的片子。然而电影只是很冷静的记录着葬礼上的各种见闻,牵涉着小镇上的各式人群,在父后七日的一些略显散乱的剪影中间,透透清新的台湾气息,渗着重重的人情味。就像《天水围的日与夜》一样,有时候觉得自己并不是在看电影,而是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那样的真实和平淡,然而又无声的被感染。

p719991731

在电影的开头,是道士正在做丧礼的准备,然后忽然转到医院,在晃动的镜头下,儿子和女儿匆匆而过,然后是救护车载着他们和父亲的遗体回家,配上女儿内心的独白:我知道,我这一生最最荒谬的一趟旅程,已经启动。我觉得我已经无法停止继续往下面看去。而在叙述着父亲去世后七天从送回家,入棺,到火化的七天时间里,各种往事猝不及防的入侵周围的亲友的心里,或快乐或悲伤,却都很克制,还是一如往常的吃饭,说笑话,似乎让人感觉不到其中的情绪,只是在偶然之中闪现。看到里面阿梅背着父亲画像骑着摩托车回家,奇妙的和女儿十八岁生日时候父亲坐在她背后教她骑摩托车联系在一起,似乎看到了我自己的投影。

p740864711

 

这是一部很用心的电影,各种细节和叙事时间的穿插都做得很合适,我总觉得,如果一个人是猛然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么他周围的朋友会感到很悲伤;而如果经历过病痛,周围的亲友都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也许当真的离开的时候,大家都比较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吧。于是在淡淡的讲述中,人物和观众的情绪在慢慢的积攒着积蓄着,于是当父后的某年某月某日在夜店里偶然提起,会说:没关系,我也经常忘记, 而又会在某班从香港飞往东京的班机上,看着空服员推着免税烟酒走过,下意识提醒自己,回到台湾,入境前,记得给你买一条黄长寿。猛然的爆发出来的情绪,是那样的真实而动人,即使会在机场的角落嚎啕大哭不能自已,也是内敛的,不动声色的想念。

p740864100

 

马尔克斯 说过一段话:父母在世时就像一层垫子,将他和死亡隔开,父母去世以后他只能直接面对死亡了。对于电影中母亲早逝的阿梅来说,父亲离去就如同把垫子去掉了吧,而父亲则变成了一张照片。于是总会想起开头道士做法的时候说的:“今嘛你的身躯拢总好了,无伤无痕,无病无煞,亲像少年时欲去打拚。”

Technorati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