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 April 2011

使用Twitter为中心同步各种微薄和social network

 

1. 本文主要参考: 月光博客 的  以Twitter为中心的微博同步工具Google App Engine使用简介 两篇文章。

2. 前期准备:

Python2.5 或者2.6 (下载:http://www.python.org/download/releases/)

Google App Engine(下载:http://code.google.com/intl/zh-CN/appengine/downloads.html

3. 主要是以 Twitter为中心,把Twitter的内容同步到Follow5, 然后再通过Follow5的 5步大同 功能同步到 豆瓣,新浪,人人等各大微薄和社交网络。 为啥不直接用follow5来同步呢,有两个原因:

(1) Twitter作为一个墙外的网站还是比较安全的

(2) Twitter有各种API可以很方便的发布post,并且可以很方便的把我的google reader share和博客更新发布。

具体的同步方式如下图:

绘图1

4. Blog feed 同步到Twitter可以使用Twitter_Feed http://twitterfeed.com/ ; Follow5同步到其他微薄可以用5步大同功能:http://www.follow5.com/f5/mwfm/syacc

 

未命名

5. 首先到 http://code.google.com/p/twitter-feed/ 这里下载 twitter-feed的代码,最好用svn checkout可以得到最新版的。 按照 月光博客 的 以Twitter为中心的微博同步工具 所说的 修改其中的twitter.py 文件,填入twitter 账号,去掉send_follow5_msgs的注释

然后到 https://appengine.google.com/ 去创建一个新的application

安装好google app engine sdk, 打开是如图

QQ截图未命名

用命令行方式会更便捷一点。 先在file->add existing applications,来选择刚刚下载的twitter-feed的文件夹,然后就把应用装载进来,把要application的名字弄成和刚刚在appengine.google.com上建的一样。然后Deploy 到google appengine上去就可以了。

 

6.如果要同步到sina,需要自己先申请一个appkey 然后在send_sina_msgs里面代替里面的“appkey” 才行。

Thursday, 31 March 2011

我应该牢牢记住

”读博士,就是挑选一个狭窄并重要的领域作研究,毕业的时候交出一篇世界一流的毕业论文,成为这个领域里世界首屈一指的专家。任何人提到这个领域的时候,都会想起你的名字。“

几年毕业不重要

发什么paper不重要

但我要做出一些东西

“你浑浑噩噩度过的今天,是昨天逝去的人拼命祈愿想要活下来的明天。”

Wednesday, 16 March 2011

人生就是不断的战斗呀~~~九把刀

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吧,把九把刀的《猎命师》1-17卷看完了,还没有终结,不过已经马上就要到高潮了,各路人马渐渐从四处八方聚集到东京,等待那个命运的判决。 联想到现在的日本大地震。。。感觉还是九把刀把日本弄得比较惨一点嘛。

0209_544330

刚开始看的时候还不大习惯这种各个人物在不断的章节之间穿插着描述的方式,而且时间线很凌乱,要是一部一部的看的话,说不定等到新的一部出来旧的就又忘记了,不过也正是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写出一个群像的样子,而不仅仅是一两个主角的战斗吧,在每个独立的章节里面,既是刻画又是把故事连接起来,还可以埋下许多伏线。

lmscqxl

一路看下去是那种很热血很青春的感觉,就好像在看漫画一样,会觉得人生本来就是很简单的,只需要为了一两个目的就可以不断的努力了,也就是英雄了。不管是 乌霆歼,乌拉拉两兄弟,还是陈木生,还是宫本武藏,源义经等等,,,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阳光一些的乌拉拉,喜欢他和神谷在一起的那些场景。

0

作为吸血鬼的网络小说似乎已经写了很多,不管能够再构建一个 猎命师 的概念,就独此一家了。对于故事后面的发展,我只有朦胧的猜想,也许还是等着九把刀来写吧,反正一向我是喜欢跟随着作者的思路,自己不思考,只关注自己喜欢的角色的命运的人。

281161478_ce425faae1_m

话说,这段时间真的看了许多九把刀的书呢,《都市恐怖病》,《杀手》,《楼下的房客》,《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爱情两好三坏》,都能一下子从头看到尾的,哈,我也是在青春期吧,用来消磨时间是个很不错的选择,或者情绪低落的时候坐车等车的时候看看也挺好

giddens23_4

其实判断一本书好不好,写再多也没啥意思,直接贴书里的精彩段落就好了呢。

====================================================================

       一场名为青春的潮水淹没了我们。
  退时,浑身溼透的我们一起坐在沙滩上,看著我们最喜爱的女孩子用力挥舞双手,幸福踏向人生的另一端。
  下一次浪来,会带走女孩留在沙滩上的美好足迹。
  但我们还在。
  刻在我们心中的女孩模样,也还会在。
  豪情不减,嘻笑当年。
  开花不结果又有什麼 ? 是鱼就一定要游泳 ?
  没有结果的爱情,只要开了花,颜色就是灿烂的。
  见识了那道灿烂,我的青春,再也无悔。


  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却是人生的味道。
  越是深沉的痛苦,代表曾经爱得越饱满。
  每尝过一次爱情,都能获得无与伦比的勇气,在跌倒的时候吹拂伤口,然後重新站起。
  总是以祈求著“永远在一起”的心意追求喜欢的女孩,是爱情之道。正因为如此,当我对女孩告白时,尽管还是被婉转拒绝了,依旧能义无反顾信仰著我独一无二的热血爱情。

  所谓厉害,就是……
  “让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我,会有一点点差别。”我没有看着星星。
  我不需要。
  我是看着沈佳仪的眼睛,慢慢说出那句话的。
  ……而我的世界,不过就是你的心。

(by九把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200811281591275125

Saturday, 5 March 2011

ZT 没人愿意相信的时光——赖声川回忆杨德昌

本文转载自 默歌墨行 的博客,原帖地址:http://mirrormomo1986.wordpress.com/2011/03/04/remembering-edward-yang/

IMG_2042

这是周四(3月3号)的晚上参加“杨德昌回顾影展”的一个讲座,由赖声川来回顾一下以杨德昌生前的好朋友身份来回顾一下那段一起的日子。原作者真的很细心呀,把 赖声川 讲的东西的大部分细节都记录下来了,相比之下我就太懒了。。。到最后还只是对“曹尼玛”印象深刻-,-b 这次活动新加坡博物馆真的挺用心的,找来了杨德昌的所有电影的拷贝来放,能在大屏幕上再看一次“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多么的让人激动呀,话说狮城人民的素质还真不错的,一一和牯岭街的票都基本卖完了。其实如果有时间的话,真的希望可以在博物馆泡上两个周末……sigh

IMG_2050

不过其实赖声川对他们八十年代的那一段时光还是涉足甚少的,主要还是在一些细小的轶事上面。不过很自然的想到同样在八十年代的时候的陈凯歌和张艺谋们,不知道两岸之间有多少相似与不一样。

IMG_2052

话说提问环节真的涌现出各种亮点呀,尤其是善于提出各种雷人问题的新加坡人拿到话筒的时候~~记得上次去看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某个女观众在演后的导演交流环节中问, 为啥在戏中看到红玫瑰 和 白玫瑰 两个女的都不好,那个男主角还要在她们之间不断摇摆呢?-,-b 这回听到的雷人问题是,听说杨德昌和侯孝贤两个导演的观察能力很强,在咖啡馆里看到一个女的就能判断她是女孩还是女人,请问这是不是真的。

IMG_2058

而且喜欢代表别人的问题也是一定会出现的,而且感觉像是两岸都共有的,除了下面提到的那个“代表在新加坡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之外,还要最后一个台湾mm“代表在场所有听众”都内心激动颤抖~~-,-b

IMG_2068

其实我当时想问赖声川的一个问题是,他希不希望有别人去把杨德昌的遗作完成,他自己如果有机会的话会不会愿意把他的作品完成呢。。。

IMG_2077

============================以下是转载的分割线=============================================

据赖声川说,杨德昌年轻时不是穷困潦倒的文艺青年,而是一个生活优渥的IT工程师,有钱有房有跑车。30岁的某一天早上,他在美国自家别墅的床上醒来时,看着天花板,突然非常沮丧,觉得自己就算活到七十岁,看见的也无非是这样的光景。人生目标都已经实现了,还能做什么呢?

于是他决定去追寻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跑去学了电影,然后就这样拍了一辈子的电影。

Q&A的时候,连着两个观众对赖声川提了一样的问题,大意都是:不是吧,就这么简单?一觉醒来,就决定改行了?

赖声川微微一笑:你们不相信吗,这件事就是这么传奇啊。

img_0944

———

回来上网搜了一下,关于杨德昌改行的原因,倒也不是没人问过,但他最直接的回答貌似也只是:“因为我听说没什么人会饿死的,我只是做我喜欢做的事”。

这倒是很符合赖声川对他的描述:一个高度隐秘的人。

和蔡琴结婚是在赖声川家里,坚持不让媒体报道,结果离婚后被媒体传说是“十年无性婚姻”;在美国最后的日子里卧病画了一堆画,也没告诉周围的人是什么意思,赖声川看了以后说“我想他就是在画还没开拍的电影里的镜头而已”。

一辈子就拍了8部电影,59岁就撒手人寰,“高度隐秘”的杨德昌,的确不容易让世人了解他的作品和为人,更不愿意去相信他的转行,真的如赖声川所说的一样轻巧洒脱。

其实,赖声川整场都在回忆的“那段牯岭街的日子”,不就是一段让人难以置信的时光吗?

img_0945

他说1983年,自己刚从美国回台湾,就被杨德昌的电影震撼,而在评审影展的过程中却发现有一股势力在镇压杨德昌这样的新生电影。赖声川听从夫人丁乃竺的劝告,在评审会时憋到最后一个才发言——因为压轴才有分量——结果自己洋洋洒洒为杨德昌辩护完后,发现后面还有三个人要发言⋯⋯

他说1984年,侯孝贤《风柜来的人》被柏林影展出尔反尔的以“不可避免的原因”拒绝参展,几个拍电影的愤青们写了一封回信,大表愤怒和“不稀罕”之情,结尾署名,不是侯孝贤,不是杨德昌,不是赖声川或丁乃竺,“ 而是一个姓曹的人,名字叫尼玛。”

他说当时大家拍电影没有经费,演员借来借去,道具借来借去,最后甚至连家当和妻女都一起被借去拍戏。杨德昌拍《牯岭街》的时候,甚至整个班底都是赖声川在台北艺术大学的学生,三天两头打电话:“老师,今天这场戏需要借用你一些家具⋯⋯” 赖声川回家一看,家里像被打劫过,从落地台灯到古董地毯全被搬走。

他说杨德昌和他在台北的家,基本上都是不锁门的open house——因为每天有太多人进进出出,谁都懒得去开门——所以一听见有人按门铃,就知道是“外行人”。

他说沉默寡言的杨德昌,某一天问他:“你觉得蔡琴怎么样?” 赖声川答:“嗯,不错啊”——然后原本一直都是歌手身份的蔡琴,就变成了《青梅竹马》的女主角。

他说性情偏激的杨德昌,看电影可能刚看了头三分钟就会生气的否定整部影片:“这片子完蛋了!” ,有时候这样的否定,仅仅是出于对片头字幕的不满。就连年长后去戛纳影展(康城影展)当评审,都会因为他最爱的《穆赫兰道》没有得奖而生气:“这片子明明好过第二名太多了!”

他说当年做剧场出道的自己,带着“我能不能拍电影”的疑问去找杨德昌,杨以英文回应他:“Film is a process of mind.” ——如果导演的mind有深度,process够流畅,就能拍出好电影。赖声川回去就把《暗恋桃花源》拍成了电影。

 

img_0947

虽然狄更斯的那段话已经被引用的烂大街了,但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比它更适合描述这样煎熬着、疯狂着而又美好着的青春时光: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听讲座的时候总是免不了陷入“他们那个时候真好啊”的臆想,但其实从80年代的台湾电影圈,再到21世纪初的SNS世代,对于那些心怀天下而又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来说,每个时代不都是这样的似曾相识吗。

———–

再说回杨德昌改行,在翻看影展手册时有了新发现。

img_0951

国家博物馆为了这次杨德昌回顾影展,真是下足了工夫。到世界各地去寻找稀有的电影拷贝不说,还特地派专人到台湾去采访杨德昌生前的学生、同事和朋友们,然后编出这厚厚一本双语兼备,图文并茂的手册——说是“手册”,都有点委屈了这本制作精良、内容翔实的读物。即使对杨德昌一知半解如我,看完以后也感觉像翻阅过他的一生。

 

img_0952

在这本“手册”开篇的序言里,国家博物馆馆长李楚琳写道:

影展中的影片虽然都以当代台湾社会为题,我深信还是能在本国的观众里找到知音。杨导在学生时代奉父母之命赴美学电子工程,三十四岁才终于果敢的依循自己的愿望,放弃了西雅图的高科事业,投身电影。新加坡许多艺术工作者对杨导的从影经历,肯定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他们也曾经身负父母重望,读法律念医科学工程,但毕业不久就纷纷放弃高薪,头也不回的加入搞艺术的队伍。

⋯⋯在众人为图利而你欺我诈的时候,杨德昌教那位长得挺像他自己的日本人尾形一成对吴念真说:“你跟我简直一模一样,就是不懂得讲骗话⋯” 因为杨德昌过30岁生日时不肯继续欺骗自己,才给我们留下八部不朽之作。

手册中,还有影人小野对初识杨德昌的回忆:

⋯⋯他说他就是看了何索的电影《天谴》才决定放弃在美国的电脑工程的本行回台湾想拍电影的,同样也是放弃了本行分子生物回到台湾想从事电影工作的我,遇上了一个和自己一样疯狂的人,他就是后来成为台湾新电影运动急先锋的杨德昌。(阅读全文

赖声川昨晚在谈到提问的年轻人关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时,说:

杨德昌和我是怎么在理想和现实间坚持过来的,都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简单的说——你一定认为我在骗人——你就追着理想走就对了。你如果做得好,不用担心。很多人都说是在追着理想,但他可能是半吊子的,真正的目标还是房子和车子⋯⋯如果我的主要目标是要那个房子和车子,我现在的作品也不是这样子。其实”追着理想“这里面更深的坚持,是对人生的坚持是什么。杨德昌的坚持一直都在:他觉得电影可以改变这个世界。我跟他交朋友交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

在还可以疯狂,还希望坚持,还愿意相信这些疯狂和坚持的时候,不妨去看看杨德昌的电影吧。活动链接在这里

 

img_0949

(启动手机拍照程序无意间拍下的,所以画面发蒙)

一个晚上都在忙着记录别人说的话,自己的感言,还是留到看完电影再说。

—————-我是再文艺也要吐槽的分割线————–

 

img_0948

1. 坐在赖声川旁边的这位女士是当晚的主持,一口道地标准的华语让我认定她是中国人,结果后来赖导对着她说“谢谢李馆长”的时候我才醒悟过来:这就是国家博物馆的馆长李楚琳!——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至于她的华文为什么这么好,她自己在博客里都说啦

2. Q&A环节又有个姑娘一开口就是:“我想代表所有在新加坡的中国留学生向您提个问题⋯⋯” 这位同学你是芮成钢上身吗?不如顺便代表我问问赖导能不能帮忙做这周的翻译功课?(话说大叔的英文真是棒啊TAT)

Friday, 4 March 2011

阳春的美食~~~

转载自 阳春小食-精华篇

只有红字是我写的-,-b

阳春小食,不得不说,舔舔利。
什么阳西炊蚝,汕头肉丸,湖南辣椒,山西么么,陕西肉夹膜膜夹肉,北京烤鸭,山东大蒜,
在阳春美食面前,都是浮云~浮云~浮云~
国庆某日,佛山黄飞鸿十三姨的老乡J姐来电咨询,阳春有咩特色的吃啊?
阿姐,虽然你已是佛山人,但你讲的仍然是阳春话,还问我阳春有咩特色吃,真是难倒我了。
云吞,钵仔孖,牛腩粉,猪杂粉,肠卷,狗肉粉,清水狗,田螺,蚶仔,长尾螺,水蛇粥,蚂蝗饭这不是都有吗,
J姐话,唔0岩,唔0岩,全都是宵夜早餐,我带了一班佛山的高官来,快整D高档野来。
我又想了下,黄鳝炒酒,沙褒鸡肾,瓦瓮鸡,泥焗鸡,砂仁焗骨,三桥猪头肉
J姐话,唔0岩唔0岩,又系大排档野,我带了一班佛山的高官来,快整D高档野来。
我又想了下,阳春大道鹿肉,飘香牛骨头,头堡氹仔鱼,圭岗大鲩鱼
J姐话,唔0岩唔0岩,全系肉类野味,我带了一班佛山的高官来,快整D他们未吃过的野来。
我又想了下,八甲麦,春湾番茄,合水芥菜,三甲紫苏,石望茄子,最多来个河朗斋咯。
J姐话,唔0岩唔0岩,我打断了她的话,你回佛山吃啦,我妈叫我回家吃饭,系供先~
(以上情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真是有巧合)
在湘潭钢铁厂侵略阳春之后,不单把阳春青山绿水搞得乌烟瘴气,房价高升,物价高企,更引入周街的
地沟油湘菜,湖南辣椒,大有将阳春人民变成辣椒人民之势(要知道,连阳春酒吧里都有一大盘的水煮
牛肉卖,只需盛惠30元一大盘,吃到你头湿湿,眼泪流,鼻水直入口。做下广告,这盘牛肉加勒比酒吧有售)
为了捍卫阳春美食在我心中的神圣地位,一定要把阳春的美食重回群众视野,以免阳春变成湘菜之城。
说起上面这堆阳春美食,一个国庆节就算我3餐都到外面吃,都吃不完~ 即使可以吃完,银包都不够钱。只得
逐个说起,逐个更新,逐个补全。
1 我与云吞的一些事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人民医院对面有间云吞店,煮出来的云吞,皮嫩肉滑。一碗云吞,汤底是关键,
别拿上海那种大过牛春的云吞和阳春的云吞比!
别拿香港佬那种一团粉包一粒过期虾肉的云吞和阳春的云吞比!
别拿沙县小吃那种垃圾云吞和阳春的云吞比!
别拿北佬口中的馄饨和阳春的云吞比!
一碗云吞,汤底是关键,大骨虾皮清汤底,未入门已闻到鲜香,入口清甜,不腻喉。以上云吞都做不到,
只有阳春的云吞做到,那才是一碗真正的云吞,而不是馄饨。

1714016zrr1ircr03z316w

(话说人民医院那家我从来没去吃过,因为我妈跟我说医院前面的食店病人太多,不卫生-,-b 其实一小对面的夜市的云吞也很赞~~基本每次回家都去吃)

2  牛腩粉

10年前,阳春的牛腩粉卖2.5元,中国A股不到1000点,深圳火车站周边茶餐厅的牛腩粉卖16文
今天,阳春的牛腩粉卖5元,A股2800点,深圳火车站周边茶餐厅的牛腩粉仍卖16文
这说明,阳春人民收入增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虽然赶不上股市的涨幅,但比起深圳的涨幅  ,
这次阳春终于战胜了深圳速度
如果问我阳春牛腩粉哪间最好吃,我会推荐随意。十年过去了,随意的店面没有扩大,老板没有扩股融资,老板收钱仍然用着那个红色塑料桶。
老板姓谢,谢老板两夫妇没有太大变化,最多谢老板肚腩多了个救生圈。两夫妇十年如一日地做着牛腩粉,猪杂粉,瘦肉粉,肠卷,这牛腩粉味道一直没有变过,汤仍然是那个充满鲜味的汤,酱油仍然是那有着独特香味的酱油。

171524eme6ieeemoeih3r4

(二中对面的随意呀~~~每天都只有早上开门,因为卖到中午就卖完了~~-,-b 其实它家的猪杂粉更赞,不过这次回家起不来呀起不来。。。又赶上过年休息T.T.)

3 钵仔孖
如果现在有人问你,6毫纸可以做D咩,你可能会说,可以买包厕纸屙督屎。
今天,阳春已经以深圳速度把通货膨胀超越深圳。
过年玻璃生菜卖到10文一斤,美赞臣奶粉3阶段卖200文,随便大排档吃餐饭都要400文没得找,
房价2800一平方,从嘉华公司坐三轮车到旧一中要收5文鸡...................
6毫纸在阳春想买厕纸屙督屎?我想车站公厕睇门口的阿姨会叫你掘7屎。
但是,一个钵仔孖就是6毫纸的价钱,这么一样美味的东西,只要6毫纸。
花生,蒜子花生油,酱油,随便下多两汤匙都不知6毫纸啦,还要卖。钵仔孖的阿姨阿伯天未光就起床做孖,
稳食真艰难。

171722hj3vujqvj2p88vd3

钵仔孖绝对是阳春美食的代表作,N多在外的阳春人听到有人从阳春出去,都打电话叫人打包。
N多从外面回来的阳春人都会在街边坐在矮凳,吃着这独有的味道~
不过千万不要搞混了一样东西,钵仔孖 和 钵仔糕是完全的两码事,味道上钵仔孖 可以秒杀钵仔糕,但价钱上钵仔糕也可以秒杀回钵仔孖 。

171722xs2c8crc6sl22q93

(大爱钵仔孖呀~~~想起某年同学聚会,杀到车站边上那里直接把那个小摊的钵仔孖都买光了~~~根据今年过年回家的经验,现在已经到了1块钱一个啦)

171833ol1po3n11ryqlro1

炒石螺,也是大排档必点的美味呀,还有长尾螺

1719306834lalck44zr18c

(花生蒸孖皮,还有炒的,还有煎的~~大爱,口水中,比一般的河粉要厚要滑,而且是手工做的,不过煎孖皮貌似春城都没有,只能回侨连才能吃,也是好久都没有吃过了)

1720042jytntjkv2pmgndd20110226194522364

肠粉 和 肠卷, 也是早餐必备之物呀

Monday, 21 February 2011

127 Hours 生命的意义

 

127个小时,被一块400多公斤的大石块压住一只手,困在荒芜人烟的大峡谷之中,Can the people still alive? The answer is yes.

整个片子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唯一的悬念也许就是他要怎么逃出去,其实也不是个悬念,因为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所有人都知道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断臂求生。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整个画面里只有一个人,大部分的对话只是主角的喃喃自语,大部分的镜头只是主角脑中的想象。

p771785509

然而导演还是很成功的没有让它成为一个很无聊的故事,相反,这是一部很成功很好看的电影,当然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主演Franco,我觉得他也是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竞争者。

p788419689

电影开头的三屏分隔,也许有些人不喜欢,我个人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有点把汹涌的人潮和喧嚣的世界和孤独的男主角分隔开来的意思。那一段深渊跳水的情节也很赞,看着很happy,同样很好的表现了男主角的乐观,阳光的形象。 看着他在石头间蹦来蹦去的,不觉自己的心情也变得好了。Franco 演的实在是太棒了。

p792965398

是的,乐观的面对这个世界,面对一生都在等待着自己的那块石头,也就这样,男主角才能够冷静逃出生天。断臂的那一段有些残忍,不过如果和真实的场景比较的话,应该是克制了吧。可是即使是这样之后,现实生活的男主角在获救之后依然继续的探险,依然乐观的享受生活。

p788427986

有这么一个对话,有人问:为什么要去登山, 回答:因为山在那里。

p804627873

p.s. 电影里面的风光真的很漂亮

Wednesday, 12 January 2011

Hello Stranger——很高兴不认识你

在GV看到了好久这部片子的海报,但是一直没有兴趣去看,毕竟从来没有看过泰国电影,感觉也就是个搞笑的爱情故事罢了。

p749458003

后来看到不少人在不同地方的推荐,而且貌似在GV也上映了很久,于是2011年第一次走进GV,就选择了它。 虽然也确实是一个搞笑的爱情故事,不过搞笑的部分不会让我笑不出来,感人的地方也刺中了心灵。除了不大适应泰国的古怪的音调之外,一切都挺好的。

p759902375

男主角长得蛮帅的,而且挺毒舌;女主角很漂亮,圆圆的脸巨可爱,而且特别疯狂~~~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一个因为失恋而旅行,一个因为旅行而失恋,就这么碰到了一起,短短的几天里碰撞出的火花,是不是就是爱情呢?也许正是因为互不认识,所以才可以无所顾忌吧~~~ 其实知道电影的最后,这两个人的真实姓名都没有透露出来~~~也可以说两个人从开头都结尾都只是陌生人而已~~

p759172063

也许是因为前面的故事太过于轻松愉快,让人不知不觉的代入,然后就认为深夜找人互诉衷情的时候,该是故事的大团圆结局了。不过这部片子毕竟不是要拍一个童话, 开始的愈加美好,在马上就要离开汉城返回泰国的转折来得就更加的错愕。一个什么事情都不清楚的前(现?)女友的突然出现,男主角默然的拥抱,女主角强颜欢笑,虽然一个人在出租车上还是难以控制眼泪。 似乎挺像日本片子里面的两难境地,每个人都似乎是好人,都没有做错,可以似乎不管怎么做都要受到良心的伤害。

p761015347

其实我个人比较喜欢电影结束在出了飞机之后的停车场上,夕阳下的景色很美,心情却很沉重。想起五月天的《突然好想你》,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筹码,突然就让情感决堤了,而之后会怎么样,who knows? 事实上电影到了这样屏幕也全暗了下去,我都以为马上就要出字幕了。

p768833257

不过导演还是最后再加了过去了一段时间后的情形,两个不知道名字的人一起在一个剧院看同一个剧,大家都变得平静,最后剧终,两个人从不同的出口离去,似乎交会过,又似乎没有。即使一个人开始对电台述说,另一个人正好开始听到电台,也许会见面,也许不见,电影结束,我觉得也许再也不见会更加好一些吧,只为了那一刹那的美丽。 不过加上这个尾巴,即没有停止在拥抱的那么甜美而不真实,也不像在机场结束的那样冷酷,导演还是很冷静的,于是最后一切事情都可以复归于平静吧,所有的记忆都像是回想起一个stranger一般。

p758991234